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故意伤害罪相关司法解释

盈科(北京)律师 2015/07/17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

【法规名称】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

【颁布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发 文 号】 法工委复字[2002]12

【颁布时间】 2002-07-24

【实施时间】 2002-07-24

【效力属性】 有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你单位48日来函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对于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不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0272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关于依法惩处                       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的通知》

    二、严格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

    对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追究、坚决打击。公安机关要加大对暴力杀医、伤医、扰乱医疗秩序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接到报警后应当及时出警、快速处置,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及时立案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证据,确保侦查质量。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依法批捕、起诉,对于重大涉医犯罪案件要加强法律监督,必要时可以对收集证据、适用法律提出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加快审理进度,在全面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准确定罪量刑,对于犯罪手段残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被告人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

    (一)在医疗机构内殴打医务人员或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身体、故意损毁公私财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分别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故意杀害医务人员,或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造成轻伤以上严重后果,或者随意殴打医务人员情节恶劣、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寻衅滋事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4年)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发 文 号】 法发[2013]14

【颁布时间】 2013-12-23

【实施时间】 2014-01-01

【效力属性】 有效

(20131223日发布 201411日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等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二、量刑的基本方法

    量刑时,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1.量刑步骤

    (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1)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调节基准刑。

    (2)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

    (3)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3.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应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3)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综合考虑全案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 20%的幅度内对调节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宣告刑。当调节后的结果仍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依法确定宣告刑。

    (5)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缓刑、免刑的,应当依法适用。

    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在确定从宽的幅度时,应当从严掌握;对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应当充分体现从宽。具体确定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时,应当综合平衡调节幅度与实际增减刑罚量的关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2.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3.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4.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

    5.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6.对于坦白情节,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罪行轻重以及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重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

    (3)因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

    7.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8.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10.对于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礼道歉以及真诚悔罪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1.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10%~40%,一般不少于3个月。

    12.对于有前科的,综合考虑前科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前科犯罪为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

    13.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4.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 20%以下。

     四、常见犯罪的量刑

    ()故意伤害罪

    1.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害后果、伤残等级、手段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伤残程度可在确定量刑起点时考虑,或者作为调节基准刑的量刑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 文 号】 法释〔201318

【颁布时间】 2013-07-15

【实施时间】 2013-07-22

【效力属性】 有效

    第七条 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抢劫罪等罪的构成要件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                                             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的通知》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的通知

【颁布机构】 公安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部 

【发 文 号】 法发〔201312

【颁布时间】 2013-10-23

【实施时间】 2013-10-23

【效力属性】 有效

    22.实施猥亵儿童犯罪,造成儿童轻伤以上后果,同时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或者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男性实施猥亵,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或者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发 文 号】 法发[2005]8

【颁布时间】 2005-06-08

【实施时间】 2005-06-08

【效力属性】 有效

    5、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行为人为索取债务,使用暴力、暴力威胁等手段的,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构成故意伤害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等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参加聚众斗殴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及其家属提出的

                      民事赔偿请求能否予以支持问题的答复》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参加聚众斗殴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及其家属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能否予以支持问题的答复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发 文 号】 法研[2004]179

【颁布时间】 2004-11-11

【实施时间】 2004-11-11

【效力属性】 有效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高法[2004]296号《关于对聚众斗殴案件中受伤或死亡的当事人及其家属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能否予以支持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聚众斗殴的参加者,无论是否首要分子,均明知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产生伤害他人以及自己被他人的行为伤害的后果,其仍然参加聚众斗殴的,应当自行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参加聚众斗殴,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性质发生变化,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聚众斗殴中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既是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受害人,又是聚众斗殴犯罪的行为人。对于参加聚众斗殴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或其家属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依法应予支持,并适用混合过错责任原则。

 

                                                                                      200411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发 文 号】 法释[2002]33

【颁布时间】 2002-11-05

【实施时间】 2002-11-07

【效力属性】 有效

    第六条 实施抗税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与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共同实施抗税行为的,以抗税罪的共犯依法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 文 号】 法释[2001]19

【颁布时间】 2001-06-04

【实施时间】 2001-06-11

【效力属性】 有效

【历次版本】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时间:1999-10-30)

     第九条 组织、策划、煽动、教唆、帮助邪教组织人员自杀、自残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

               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发 文 号】 法复(1995)8

【颁布时间】 1995-11-06

【实施时间】 1995-11-06

【效力属性】 有效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当参赌者要求退还所输钱财时,设赌者以暴力相威胁,甚至将参赌者打伤、杀伤并将钱财带走的行为如何定性”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行为人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获取钱财,属赌博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以赌博罪定罪处罚。参赌者识破骗局要求退还所输钱财,设赌者又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拒绝退还的,应以赌博罪从重处罚;致参赌者伤害或者死亡的,应以赌博罪和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依法实行数罪并罚。

 

此复。

                                                                          最高人民法院

                                                                           1995-11-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发 文 号】 法释(2000)33

【颁布时间】 2000-11-15

【实施时间】 2000-11-21

【效力属性】 有效

    第六条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法规名称】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颁布机构】 最高人民检察院 

【颁布时间】 2014-04-17

【实施时间】 2014-04-17

【效力属性】 有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已于201441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2014411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你院《关于强迫借贷案件法律适用的请示》(粤检发研字(2014)9)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以暴力、胁迫手段强迫他人借贷,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以强迫交易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借贷为名采用暴力、胁迫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或者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以抢劫罪或者敲诈勒索罪追究刑事责任。

此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4417

 

《狱内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法规名称】 狱内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颁布机构】 司法部 

【颁布时间】 2001-03-09

【实施时间】 2001-03-09

【效力属性】 有效

司法部令第64

     第一条 为了及时打击狱内在押罪犯的又犯罪活动,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的有关规定,针对狱内又犯罪活动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监狱发现罪犯有下列犯罪情形的,应当立案侦查:

(二十二)聚众斗殴,情节严重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聚众斗殴案)

 

       

      《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规名称】 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颁布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 

【颁布时间】 2011-12-07

【实施时间】 2011-12-07

【效力属性】 有效

    为依法惩处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进行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四条.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人实施自杀、自伤行为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上一篇 下一篇